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时空热线 >> 娱乐>>正文内容

演出预售票不能成了“空头支票”

2023年12月11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

演出、展览会等可以预售门票,但决不能以“套路”消费者为能事,不能虚假宣传,不能制定“霸王条款”,不能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既需要商家的自律,也需要严格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作为的他律。否则,长此以往,势必扰乱票务市场秩序,招致消费者“用脚投票”,真要如此,结果只能是没有赢家。

张国栋

近日,周杰伦演唱会门票提前半年预售的消息引发热议。在预售开始之际,不少网友发帖质疑,提前半年收取门票费用,且票价不菲,并不合理。而开启预售48小时后,退票将收取订单价格的30%手续费,也让一些人感到不满:有人认为无法预判半年后是否会因为其他安排影响观演行程,30%的退票手续费过高。(据12月8日《法治日报》报道)

这并非孤例。随着演艺市场持续火热和网络票务平台的发展,不少演出和展览会提前放出预售票吸引消费者。一些明星演唱会甚至“一票难求”。从表面上看,预售票较现售更划算,从而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但实际上,目前网上预售票套路不少,例如宣传内容与实际不符、退票退款难、预售周期过长等,引发的纠纷颇多。有消费者直言,预售票最开始有折扣价、可选座等优势,现在却成了“稀缺品”,要靠抢,一旦遇到问题,后续维权费时又费力。如此看来,这与其说是预售,倒不如说是“套路”,意在浑水摸鱼,乘机“捞一把”。

就预售票本身来说,只要双方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本无可厚非,但商家推出的预售票必须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预售票也要合法合规,不能制定“霸王条款”,不能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无论是预售还是即时售,消费者购买了门票,就与商家形成了合同关系。如果商家承诺的商品或服务货不对板,或者以“折扣预售”等方式作虚假营销,就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甚至涉嫌欺诈,商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进而言之,当前需要规范的其实不是预售票这种销售模式,而是虚假宣传、“套路”消费者之类的行为。除了商家要自律,做到相关事项在售票界面明确告知,保障消费者的正当退票权,不能虚假宣传,不可玩文字游戏、不可“留一手”等,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及时出手,有所作为,加大对票务市场的监管力度,对预售票中存在的乱象加大惩治力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演出票务市场预售票乱象,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如果商家存在故意拖延退票时间或者无理拒绝退票的情况,商家就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如果宣传内容夸大其词,应适用《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对其实施行政处罚,包括责令其改正、罚款甚至停业整顿。如果预售模式侵害了众多不特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消费者组织及各级检察机构可以依法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

无论如何,演出、展览会等可以预售门票,但决不能以“套路”消费者为能事。这既需要商家的自律,也需要严格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作为的他律。否则,长此以往,势必扰乱票务市场秩序,招致消费者“用脚投票”,真要如此,结果只能是没有赢家。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推荐
演出预售票不能成了“空头支票”

演出、展览会等可以预售门票,但决不能以“套路”消费者为能事,不能虚假宣传,不能制定“霸王条款”,不能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既需要商家的自律,也需要严格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作为的...[详细]

万达电影临时停牌 公司控制权或变更

1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相关负责人就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答记者问时表示,总的来看,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战胜困难挑战、顶住下行压力,经济恢复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特征...[详细]

影视企业纷纷布局微短剧业务 火热能否持续?

“如果微短剧不能摆脱低俗,不能摆脱过度商业化,不能提升作品文化内涵,不能跨越到精品,只是一味下沉,注定走不远。”微短剧运营平台企业点众科技首席执行官陈瑞卿如是说。[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