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时空热线 >> 宏观>>正文内容

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扩容 103条“红线”禁踩

2025年04月11日 来源:证券日报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身保险监管司近日向人身险公司下发《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5版)》(以下简称“2025年版‘负面清单’”)。这是监管机构连续第五年印发年度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

“负面清单”围绕人身险产品的产品条款表述、产品责任设计、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以及产品报送管理四方面展开。从“负面清单”总条目来看,自2021年版的73条增加至2025年版的103条,仅个别年份对原有清单的个别条款进行删减或调整。

与2024年版相比,2025年版“负面清单”未进行整条清单内容删除,新增9条“负面清单”重点体现在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方面,强化了监管强调“报行合一”、规范产品设计等监管要求。

强调“报行合一”

从2025版“负面清单”新增内容来看,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板块是重点之一,其中多项涉及费用问题。

例如,2025版“负面清单”明确下列禁止行为,“交费期间10年及10年以上的长期险,预定附加费用率集中在首年或前两年,与实际情况相悖”“备案材料中未列示总预定附加费用和总可用费用水平”。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报行合一”要落实到产品设计中,特别是费用率要与实际情况相符。近两年,监管部门反复强调“报行合一”,即:保险公司在向监管部门报送产品审批或备案材料中所使用的产品定价假设,必须与实际经营过程中的行为保持一致。

在“报行合一”实施背景下,部分保险公司为了抢夺渠道业务,调高了备案产品的手续费,这也在2025版“负面清单”中有所体现。例如,“银保渠道部分保险期间和缴别下,佣金手续费比例较高,产品设计审慎性不足。”

同时,2025版“负面清单”对2024版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其中,2024版将“保险产品备案费用假设与实际费用不一致,费用描述不清晰、费用水平设定不合理。”列入负面清单,2025版在此基础上又新增了“利润测试费用、销售费用、总可用费用高于定价费用,各种费用缺乏内在逻辑一致性。”

这也就意味着,保险公司不仅要做到“报行合一”,且监管对险企备案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产品设计必须科学审慎。

此外,对保险销售渠道同时报送“个人代理、互联网代理、银邮代理、经纪代理”中的多个,也被认定为不符合“报行合一”相关要求,被列入了2025版“负面清单”。

防止产品开发“换汤不换药”

梳理2025版“负面清单”,在产品责任设计和产品报送方面,较2024年版新增较多内容。

其中,在产品责任和设计方面,2025版“负面清单”新增:“年金保险、两全保险比照增额终身寿险的增额形式设计。”“万能保险追加保费条款描述不清晰,欠缺管理机制,产品设计的审慎性不足。”

对此,陈辉表示,2021年以来,增额终身寿险成为寿险市场主流产品,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特别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险企面临较大的利差损风险。将“年金保险、两全保险比照增额终身寿险的增额形式设计”列入“负面清单”,是为了防止个别险企套用增额终身寿险的逻辑来设计其他保险产品,导致产品换汤不换药,避免销售误导。

同时,陈辉表示,万能保险可以追加保费是消费者的一项权利。近年来,随着市场利率的下调,消费者在选择行权时,部分保险公司不予行权,侵犯了消费者的权利。如果保险产品在设计时追加保费条款描述不清晰,也易引发纠纷。上述万能险“负面清单”便是为了防止这种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负面清单”既是已发现问题的总结,也是对今后工作的警示,保险公司应从多方面把好产品设计关、销售关,规范运营,力求长期稳健运营。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推荐
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扩容 103条“红线”禁踩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身保险监管司近日向人身险公司下发《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5版)》。这是监管机构连续第五年印发年度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负面清单...[详细]

市场监管赋能传统市场 激活千亿消费新动能

近日,记者从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获悉,广州市第一批综合评定的40家星级市场,荔湾区专业市场独占9家,占比22.5%。作为“用绣花功夫微改造”的广州老城区,如何在强邻环伺的PK中强市场、活贸...[详细]

一季度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多领域销售收入稳步提升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一季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占全国销售比重达29.1%,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其中,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7%,保持...[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