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春晖)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了2023年10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10月份,CPI同比下降0.2%,由上月的持平转负;PPI同比下降2.6%,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表示,10月份CPI和PPI两大物价指标再度走弱,一方面体现出需求复苏仍待提速,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宏观政策在稳增长方面发力的政策空间仍然较大。
食品价格拖累CPI
10月份,CPI同比增速时隔两个月之后再度转负。分析人士认为,直接原因是波动较大的食品价格下跌幅度加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0月份食品价格下降4.0%,降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5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30.1%,降幅扩大8.1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55个百分点;鸡蛋、牛羊肉、鲜菜和食用油价格也下降较多,降幅在3.5%—6.4%。
“猪肉价格回落、天气晴好以及节日需求回落是食品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另外也受到了翘尾因素影响——去年同期的猪肉价格基数较高。
非食品方面,能源价格小幅上涨对CPI形成支撑,汽油价格由上月下降1.2%转为上涨1.8%。“10月国际油价先涨后跌,我国成品油价格虽然两次下调,但下调幅度显著小于前期持续上调涨幅,最终本月均价仍环比上涨。”温彬称。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CPI再度走弱,反映我国需求整体相对于供给仍偏弱一些。但从未来趋势看,物价有望继续回升。“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延续回暖态势,三季度以来有所增强,国内市场供需向平衡收敛,物价有望逐步回升。未来数月需要防范季节性、极端气候对物价扰动影响。”
扩需求政策仍需加力
在CPI同比转负的同时,PPI也结束了连续三个月降幅收窄的势头,在10月份同比降幅扩大了0.1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PPI跌幅扩大,一方面与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足,导致工业品和消费品价格承压下行。经济修复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
“PPI收缩反映目前部分行业仍在削价促销,低于常年水平,短期内宏观政策有望继续偏积极,为需求和物价恢复提供有力支持。”周茂华表示。
他认为,当前物价表现有助于稳定低收入群体购买力,并且为宏观政策在稳增长方向发力提供政策空间。但长期的过低通胀环境不利于企业投资与内需扩张,宏观政策需要继续提供必要支持,助力需求加快恢复。
王青表示,就物价走势而言,下一步宏观政策通过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复苏动能回升的空间很大。年底前各地将根据自身情况,继续出台规模不等的促消费“自选动作”,包括发放一定规模的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