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时空热线 >> 汽车>>正文内容

智驾产业链企业密集上市 AI将重构汽车市场竞争格局

2024年12月31日 来源:中国证券报

当前,智能驾驶体验对于用户购车决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智能驾驶领域的企业纷纷寻求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大研发力度,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加快商业化落地。专家表示,AI带来大量新应用、新体验,让汽车变得更加好玩、好用。随着汽车工业和AI深度融合,产业竞争格局将加快重构。端到端、大模型等技术加快发展,将推动智驾技术变革。

积极拥抱资本市场

12月27日,佑驾创新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有10余家自动驾驶产业链公司寻求上市。

今年10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头部厂商地平线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融资规模为62.2亿港元。2021年-2023年,地平线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超80%;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约为9.35亿元,同比增长151.6%。

同时,速腾聚创、黑芝麻智能等企业纷纷登陆港股市场,福瑞泰克、纵目科技、希迪智驾等企业向港交所递表寻求上市,赛目科技则通过了上市聆讯。

11月27日,小马智行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今年以来美股自动驾驶领域规模最大的IPO项目。小马智行介绍,在上市前公司融资额已超过13亿美元。

另外,文远知行也登陆了纳斯达克。文远知行CFO兼国际业务负责人李璇表示,截至目前,文远知行无人驾驶出租车已公开运营超过1800天,公司在中国、阿联酋、新加坡、美国四地拥有自动驾驶牌照。

上述企业在智能驾驶领域全面开花,包括主推L4级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公司、给乘用车厂商提供L2级及以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深耕自动驾驶矿卡和物流车等封闭场景的头部企业。

智驾技术商业化加快落地

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智能驾驶产业链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扩大业务规模,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加快商业化落地。根据公司规划,小马智行计划于2026年实现千辆级自动驾驶出租车规模化运营。“三至五年让自动驾驶出租车达到1万辆至5万辆级别,这样规模的车队运营毛利可以覆盖小马智行的研发投入,促进集团盈利转正。”小马智行副总裁张宁表示。

汽车厂商重视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12月24日,比亚迪宣布,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天神之眼”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通无图城市领航(CNOA)功能。据悉,该功能采用端到端大模型架构,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感知,实时捕捉并处理道路环境信息,能够实现复杂路口通行、红绿灯通行、自主超车、避障绕行、自主并线等多种驾驶行为。

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近期表示,近三年小米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总投入达到55亿元,小米汽车智驾里程累计已突破1亿公里。

理想汽车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共计86.6亿元,同比增长22.1%。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表示,未来将在端到端技术领域进行重点投入,并以此为基础推进智能驾驶技术研发。理想汽车智能驾驶研发副总裁郎咸朋介绍,今年以来智能驾驶功能对于理想汽车产品销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今年下半年,具备理想AD Max智能驾驶系统车辆的交付量将超过公司总交付量的50%。

根据乘联会最新披露的数据,2024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到67.1%。乘联会表示,端到端纯视觉方案已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的主要研发方向。当前,汽车厂商大力推行降成本,预计未来会涌现一批带有高阶智驾功能的平价车型。

人工智能推动智驾技术变革

随着生成式AI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智能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AI将重新定义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一些企业已取得先发优势的智驾技术路线可能会被颠覆。AI带来大量新应用、新体验,让汽车变得更加好玩、好用。端到端、大模型等技术加快发展,将推动智驾技术变革。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行者董事长张德兆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万物互联时代,自动驾驶汽车有望成为重要终端,将深刻重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东风汽车副总经理尤峥表示,随着汽车工业和AI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和研发范式将迎来重大变革,产业竞争格局将加快重构。预计2024年智能网联汽车销售量将超过1700万辆。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推荐
智驾产业链企业密集上市 AI将重构汽车市场竞争格局

根据乘联会最新披露的数据,2024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到67.1%。乘联会表示,端到端纯视觉方案已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的主要研发方向。当前,汽车厂商大力推行降...[详细]

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书写汽车产业新华章

2024年,在全行业不断努力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不断培育壮大,从2014年的年产7.8万辆,到2018年超过120万辆,再到2023年超过950万辆,今年有望冲击1300万辆。十年间,新能源汽车产业实...[详细]

车企“血海”寻路

数据显示,今年10月,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达7万辆,将中国作为重要的返销生产基地,正成为越来越多跨国车企的选择。其中,以特斯拉为例,其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车型不仅交付中国市场,也担负海...[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