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时空热线 >> 财经>>正文内容

中外药企将在更高维度展开竞争

2025年10月23日 来源:证券日报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公告显示,80个药品注册证书予以注销。其中包括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的氯雷他定片、辉瑞制药(无锡)有限公司的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等进口药品。

深入了解可知,这些药品注册证书的注销,主要是企业基于市场变化作出的常规商业决策。具体来看,面对仿制药的集中上市,部分原研药(即最早研发并上市的药品)在专利保护期到期后,利润空间被压缩;有的产品因原料供应问题已无法继续生产;部分药品在国内获批之后商业前景不明朗,因而主动申请注销药品注册证书。

事实上,这些药品注册证书的注销也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上述多款药品在国内已有充足的替代供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国内市场有35条氯雷他定片的药品批文;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的药品批文为33条;此外,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等品种也实现国产化并在国内销售。

近年来,国内仿制药质量显著提升,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可及、可负担的用药选择。尤其是那些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其质量与疗效已与原研药达到同等水平。这也印证了我国医药工业体系的日趋完善和供应链韧性的增强。

另一方面,这是企业顺应市场规律的必然选择。随着国内医药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跨国药企在成本、利润和全球战略的综合考量下调整产品线,实属正常商业行为。特别是在仿制药领域,“专利悬崖”效应显现,原研药市场份额被更具价格优势的仿制药替代,这已成为全球医药市场的普遍规律。

当前,中国医药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过去依靠专利过期原研药“躺赚”的时代已经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以创新药为核心驱动的新生态。随着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国家医保目录药品谈判等政策的深入推进,药品价格理性回归,资源持续向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倾斜。

需要看到的是,跨国药企在中国正加大创新药的研发投入。例如,10月份,勃林格殷格翰宣布未来5年在华研发投入超过50亿元。阿斯利康、辉瑞、诺华等跨国企业也持续扩大与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的合作。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医药市场持续扩大、创新生态日益完善,中外药企将在创新研发、临床价值等更高维度上展开竞争,推动我国医药健康产业迈向更高质量的未来。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推荐
中外药企将在更高维度展开竞争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公告显示,80个药品注册证书予以注销。其中包括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的氯雷他定片、辉瑞制药(无锡)有限公司的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等进口药品。[详细]

波及银行、航空领域 亚马逊云服务故障影响全球多家公司

日前,美国亚马逊公司旗下云计算服务平台突发服务故障,导致全球多家公司互联网服务中断,影响范围涵盖零售商、航空公司、社交媒体应用及金融服务公司等。有分析人士表示,此次故障凸显云服...[详细]

推动要素向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集聚 A股公司借力重组转型升级

当前政策环境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打开了战略机遇期。业内专家提示,并购重组市场活跃之时,更需要警惕风险。并购重组绝非资本的简单叠加,其生命力根植于深厚的产业土壤。要真正实现“1+1>2”...[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