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时空热线 >> 财经>>正文内容

亏了还要扩产 明治放不下中国市场

2024年04月18日 来源:北京商报

2023年原料奶价格大跌,击垮了一众上游牧场企业的业绩。近日,日本明治控股公司发布消息称,已对其利润预期进行了下调。净销售额从此前预计的10985亿日元修正为11130亿日元,经常性利润从此前预测的780亿日元减少至760亿日元,归母净利润也从此前预测的510亿日元下调至480亿日元。

其中,关于中国子公司的牛奶和酸奶业务,明治预计将会产生约为143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约6.75亿元)的非流动资产减值损失,这一损失被归类为非经常性损益。

对此,明治控股进一步解释称,相关的牛奶和酸奶业务的销售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价格竞争加剧,导致了盈利能力下降,并特别指出了其在中国运营的澳亚牧场业务所面临的困境,“由于饲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原奶价格的下跌,该业务的盈利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明治此前收购澳亚牧场有明显的时代背景。2020年,正处于奶价上行周期,国内优质奶源不断被乳业巨头瓜分。7月,蒙牛增持认购中国圣牧,成为后者最大股东;8月,伊利宣布1.83亿元认购中地乳业16.6%股份;9月,中国飞鹤宣布以超30亿港元收购原生态牧业;10月,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宣布以5.55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的总价出售其在中国的牧场群,伊利所控制的公司和三元乳业系的公司成为接盘方。同时,各大乳企也掀起了新一轮牧场投资建设热潮,伊利、蒙牛、光明等陆续在内蒙古、黑龙江、甘肃、宁夏、陕西、河北等地投资建设大牧场。

这一轮乳企对奶源的争夺一直延续到2022年。据奶业专业杂志《荷斯坦》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新扩建牧场项目166个,涉及存栏98万头;2022年约148个,涉及存栏超100万头。2023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牧场投产,奶源供给过剩情况愈发严重,各大乳企扩张才有所收敛。

目前来看,明治押宝澳亚有得有失。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当初明治的白奶和酸奶在华东、华南地区的销售情况不错,为了扩张就需要有稳定的奶源,所以入资了澳亚。这两年澳亚业绩下滑,明治又需要稳定的、优质的奶源,所以不得不承担业绩损失”。

在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看来,明治牛奶在中国的产品以低温酸奶、低温牛奶、冷饮和巧克力为主,但是低温酸奶又受到冷链物流偏弱等不利因素影响直接影响其销售半径。近年来乳制品上游市场存在奶源过剩导致的售价下滑、成本上升导致整体利润率下降的尴尬场景。考虑到澳亚集团是中国前五大牧场运营商,从长期来看稳定的奶源仍是明治牛奶重点关注的因素。

从2019年开始,明治持续在华投入,包括投资1.45亿元对苏州工厂进行扩产改造,并在2019年9月在天津建立了北方地区的首家工厂;2020年11月,明治向明治制果食品工业(上海)有限公司增资6.5亿元,用以设立雪糕·冰淇淋的新生产基地,扩大这一业务在华的市场份额。2024年,明治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斥资15亿元建成的在华第六家工厂在广州投产,相当于耗费明治2023年的六成归母净利润。

宋亮表示,“对中国市场来说,要坚持长红的策略,很多外资企业都在撤场,明治不仅不撤,还要投产,从这点来看明治很有前瞻性。从市场前景来看,渡过困难期后,整个酸奶消费会迎来明显增长”。

屈放表示,“中国乳制品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这也是明治牛奶投资中国市场的根本原因。明治牛奶的优势在于其先进的制造工艺和产品研发,目前在中国市场没有起色一方面与产品定位有关,另一方面确实也受到冷链物流的影响,未来可以与中国物流企业深度合作建立冷链物流产业链,扩大销售半径,同时在产品开发方面可以更加贴近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与消费潮流”。

对于此次资产减值的得失、未来在华发展战略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通过邮件向明治中国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推荐
亏了还要扩产 明治放不下中国市场

屈放表示,“中国乳制品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这也是明治牛奶投资中国市场的根本原因。明治牛奶的优势在于其先进的制造工艺和产品研发,目前在中国市场没有起色一方面与产品定位有关,另...[详细]

四年亏近20亿 百奥赛图回A不易

港股上市后,生物医药企业百奥赛图(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奥赛图”)并不满足,又筹划登陆科创板,目前,百奥赛图科创板IPO正处于中止状态。对于百奥赛图来说,想要回A并非...[详细]

一周内3家被立案 券商迎来监管风暴

江瀚建议,未来,为避免因违规而遭监管立案,各家券商应加强保荐内部合规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合规意识和专业素养。其次,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以确保定增业务的合规性和规范性。...[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