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完成商业首航,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次飞出国门参加航展……今年以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捷报频传,用一个个创新成果不断踩实高端装备升级之路。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主阵地之一。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行业“优等生”,更是在进一步提升产业链自主化水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充当“领头雁”。
以深市为例,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4月15日,深市共有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147家,市值合计达6244.21亿元,涵盖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工业母机、激光加工等多个重要产业链,其中不乏“大而优”的行业龙头与 “小而美”的细分市场冠军。
创新成果加速落地
积聚突围力量
高端装备制造是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其“高端”属性体现在产品技术含量高、处于价值链高端和占据产业链核心领域上。高端装备制造离不开高新技术引领。
正如特锐德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所言,公司坚持“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创新理念,以技术引领行业发展,高度重视研发投入以及研发体系建设。近5年来,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8亿元,占公司期间累计营业收入的4.4%,研发人员数量由742人增长到111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超过13.37%。
特锐德只是诸多深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锚定技术创新的一个缩影。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在已公布2023年度研发支出情况的25家相关深市公司中,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在10%以上的公司有7家,占比在5%以上的公司则有15家。把时间维度拉长来看, 2020年至2022年,深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支出总计分别为61.15亿元、72.12亿元和85.82亿元,呈现逐年上涨趋势。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保持高比例研发支出,一批先进技术成果加速落地。
以TCL科技为例,近三年,TCL科技累计研发投入超280亿元,累计申请专利超7万件,授权发明专利超2.7万件,在全球建有29个研发中心,并牵头成立了两个国家级行业创新中心,同时拥有获认证和认定的9个国家级企业开放式创新平台、33个省级创新平台资质,制定了200多项国际及国内技术标准,在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领域的科技水平已跻身全球前列。
“高质量发展有三个支撑要素,即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和新型工业化能力。”TCL科技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公司将牢牢把握科技制造业升级和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机遇,继续落实“经营提质增效,锻长板补短板,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全球布局”的经营策略,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加速向“全球领先的科技制造产业集团”迈进。
加速“出海”
探索突围路径
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主要特点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因此,唯有全力突破“卡脖子”技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系统性重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在这过程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已然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相关上市公司更是纷纷探索海外市场,把扬帆出海看作企业提升增长动能的又一重要路径。
中际旭创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高端光模块业务占主营业务的90%以上,而光模块产品海外销售占比较高。随着全球云厂商对计算能力、带宽的需求不断增长,公司将充分利用行业发展契机,进一步加快推进海外产能的建设,更好地支持海外市场业务发展、满足海外市场重点客户的需求并全力保障公司海外交付能力,提升公司的全球影响力以及核心竞争力。”
中集车辆CEO兼总裁李贵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公司在其他海外市场获得了良好的业务增长,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公司2023年净利润实现大幅提升。
据悉,中集车辆2023年实现营收250.87亿元,同比提升6.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56亿元,同比提升119.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53亿元,同比增长69.68%,创历史新高;毛利率提升至18.96%,提升5.68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诸多深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纷纷表态,将继续探索海外市场。例如,协创数据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将面向全球市场持续拓展新客户。同时,公司业务团队将深耕智慧存储、智能物联云服务、服务器再制造多元化市场,持续优化现有客户结构,巩固核心客户,加大新客户开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