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时空热线 >> 财经>>正文内容

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行 储蓄型保险热度不减

2024年02月26日 来源:中证报

在银行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部分投资者已将目光转向保险产品,特别是增额终身寿险等储蓄型保险产品受到关注。银行理财经理、保险营销员已开始大力推荐此类保险产品。

业内人士提示,保险产品的收益测算方式较为复杂,与存款有所不同,投资者需要充分理解产品。此外,增额终身寿险等产品适合长期持有,若提前退保可能会产生资金损失。

增额终身寿险获推荐

“如果您比较倾向于稳定的保本收益,建议您购买能‘保本保息’的增额终身寿险。”招商银行北京某支行客户经理苏女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当前存款利率下调是大趋势,银行理财产品也已净值化,不少客户都倾向于具有储蓄功能的保险。”

在调研过程中,不少银行客户经理均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推荐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目前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是3%,可以选择3年或者5年缴费。如果选择5年缴费,从第6年开始按照3%的预定利率进行复利增值。”苏女士说。

中信银行北京某支行理财经理蔺女士表示,近期咨询和购买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客户较多,该行代销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已设置了额度限制。

除了增额终身寿险之外,分红险也受到部分理财经理及保险营销员的推荐。保险经纪人王女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推荐了一款分红险产品,据其介绍,该款分红险的保底利率为2.5%,还有一部分的浮动分红收益,这部分收益和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挂钩,两部分收益算起来,综合年化收益率有望达到3%。

不能等同于存款

“预定利率不变、可复利递增”这一被理财经理及保险营销员反复提及的优势,已成为增额终身寿险吸引投资者的一大因素。但业内人士提示,保险产品和存款产品不同,投资者需要全面了解产品后再做决定。

多位理财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增额终身寿险的预定利率和现金价值都写进合同,即使未来市场利率继续下行,目前已购买的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不会变,还是按照3%的利率。江苏投资者小李便是看重它提前锁定收益的优势。小李说,她购买了两份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督促自己强制储蓄,为未来储备点养老资金。

不过,业内人士提示,保险产品的收益测算较为复杂,3%的预定利率实际为保额增长率,并非投资收益率,和存款利息的计算方式也有所不同,投资者需充分理解其与存款产品之间存在的不同。

此外,多位理财经理建议投资者长期持有增额终身寿险等产品。“增额终身寿险前几年的现金价值较低,如果提前退保可能会造成本金损失。但如果长期持有,可获得的收益较为可观。”前述苏女士提供的某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利益演算表显示,每年缴纳2万元保费,连续缴5年,若在缴纳保费的第一年就退保,仅可退回8000多元的现金价值。

做好多元化资产配置

在存款利率下行趋势下,投资者应如何打理“钱袋子”?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理财需求,做好多元化资产配置。

对于适合购买增额终身寿险的人群,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表示,增额终身寿险适合长期投资,可以获得更为稳定的收益,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增额终身寿险首先适合有闲钱,且有长期储蓄规划的人群购买;该产品还适合希望强制储蓄的投资者,能够稳定增值;另外,该产品适合想做养老规划的中青年人士,尤其适合想做财富传承和资产规划的高净值人士。

除了保险产品之外,理财经理还建议投资者进行综合配置。“长期不用的资金可投资于如存款、保险类的低风险产品,保证本金安全;一部分资金可投资于低风险或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投资期限可在一年到两年之间,进行稳健投资;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较强、投资经验较丰富,可将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型基金等高风险产品。”苏女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投资者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基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理财需求,做好多元化资产配置。储蓄国债、银行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以及货币市场基金等,安全性相对较高,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推荐
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行 储蓄型保险热度不减

业内人士提示,保险产品的收益测算方式较为复杂,与存款有所不同,投资者需要充分理解产品。此外,增额终身寿险等产品适合长期持有,若提前退保可能会产生资金损失。[详细]

年内43股遭警示 多数涉信披问题

2月24日,星网宇达、北摩高科、深圳能源等12股相继披露称收到了监管层下发的警示函,这一数量也达到了年内单日新高。经疏理,上述12股的收函原因中,多家涉及独董任职问题。另外,经北京商报...[详细]

2808家公司预告去年业绩:逾四成报喜 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亮眼

上市公司2023年度业绩预告、2024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持续披露。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20时,A股共有2808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度业绩预告,1174家预喜,预喜比例为41.81%,汽车制造、生物医...[详细]

返回顶部